六盘水文明网 > 榜样的力量
兴发小学教师夫妻杨荣平夫妇:扎根山区十余载 一心只为山里娃
时间:2020-10-13    来源:六盘水文明网    

  在南开乡兴发小学,有这样一对夫妇,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一心只为山里娃,毅然将年幼的孩子托付给年老的父母,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,把最美的年华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。今天,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走进南开乡兴发小学,认识一下教师夫妻档杨荣平、陶忠琴夫妇。

  2008年9月,满怀对教育事业的真诚,杨荣平来到了南开乡兴发小学。兴发小学地理位置偏远,是少数民族高寒山区,据杨荣平回忆,当年从城区路过学校的车每天只有一班,下车后要走5公里的泥巴路才能到学校。当时学校设施简陋,长期缺水,吃水要跑到3公里的山脚下背水吃,条件十分艰苦。

  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,杨荣平在内的3名新教师转变思想,带领着全校200余名师生,参加到学校的建设中,他们上山砍树制作篮板、买油漆来刷黑板、背砂石填补球场,逐步给当地学生们打造了一个相对舒适的学习环境。

  南开乡兴发小学教师杨荣平说:“来到兴发小学以后,我看到这里的条件非常的艰苦,学校没有围墙,学校的代课教师在井口的土墙房里教学,操场没有硬化,到处都是泥巴地。看到这一切,我更坚定了我要留在这里的决心,我决定为山区的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。”

  三年后,特岗教师陶中琴考到了兴发小学,和杨荣平一样刚从学校毕业就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环境,毅然奔赴乡村,做一名特岗教师,在广袤的乡村传道授业解惑。

  如今,陶中琴已是二年级的班主任,在她眼里从事教育事业,不仅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,更是为了爱。尽管刚开始不仅要完成自身教学事务、还要兼职学校教务,纷乱庞杂的工作使她承受了较大的压力,但每当看到这群山里娃渴求知识的目光、愉悦的笑容,她就知道乡村教育这项事业任重道远。

  在兴发小学里,陶中琴和杨荣平从相爱到结婚,除了休息日之外,两人基本上都住在学校,学校成了夫妻俩的第二个家,在这里工作了10余年,期间不乏有多次调动的机会,但夫妻二人依旧坚守在山乡,只觉得在山里当老师是一件很快乐、很幸福的事儿。

  陶忠琴说:“我来到这里工作已经九年了,来到这里以后,我遇到了我一生的伴侣。2012年,我们俩结婚以后心静下来了,在以后的生活与工作当中,我们会互相扶持,互相包容,全身心的去关爱学生,把乡村的教育做得更好。”

  虽然教学任务重,但杨荣平夫妇多年来始终坚守教学一线,互相激励,无怨无悔。他们夫妻恩爱,家庭氛围融洽,事业上同样尽职尽责,是同事眼里的好榜样。他们把学校当成了自己家,把山里娃当作自己的孩子,一心扑在教学上,深得领导、教师、学生的好评,多次被评为“优秀班主任”、“先进教育工作者”。

  近年来,兴发小学新修建了教学楼、学生吃上了营养餐、也有了课外活动,教师从当时的三人增加到了十四人,学校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观,越来越多的山里娃来这里学习,从这里走出大山。

  从教十余载,学生毕业了一批又来一批,来了一批又送走一批。岁月可以催老人的容颜,但始终改变不了杨荣平夫妇扎根山区,默默奉献的心。他们把最好的青春岁月奉献给了大山和山里娃,赢得了同事的认可。

  南开乡兴发小学校长蒋先松说:“我觉得杨老师和陶老师他们都是从很远的地方来,奉献了他们一生。把家里面的老人还有孩子放在家里面,没有得到全身心的这个照顾和呵护。反而是把他们所有的身心都投入到了我们的这个教育事业当中,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的好,那么我相信有这帮老师的支持,我相信我们学校的未来会有一个更好的期待。”

  1. 上一篇:王海娇:在大山里用教育点亮希望
  2. 下一篇:抗战老兵龙吉昌:昔日拼战沙场 如今安度晚年
责任编辑:陈江南
相关报道

网站群

地方文明网站 贵州省文明委成员单位 重点新闻网站 地方文明网站 友情链接
 
六盘水文明网中文域名 | 关于我们 | 人才招聘 | 版权声明 | 地方网站 | 文明邮箱
六盘水市文明办(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三楼) 咨询电话:0858-6755307 咨询QQ:635421735 邮编:553000
Copyright©六盘水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:[贵州文明网]
黔ICP备1000321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