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叫吴发昌,是水城县阿戛镇电光村(原高中村)的一位烤烟种植大户,也是村里的一名致富带头人。
我与烤烟的故事,还得从36年前说起。
1984年,烤烟才刚刚在村里推广,大家都不知道这个东西种出来会有什么效果,以至于最开始的时候村民们都不敢种。
再加上我们村的自然条件本身就不好,山高坡陡、土壤贫瘠,连传统的洋芋、玉米种出来收成都差,更别说突然来了这么一个“新物种”了,一开始大家的心里都还是挺忐忑的。
所以,我清楚地记得,当时村里是以命令和“压任务”的形式,我们才开始种烤烟的,那年我领到了2亩的“任务田”,开始了与烤烟的“缘分”。
一直到1996年,烤烟种植迎来了第一个“转机”。
当时,烤烟管理实行了新制度,烤烟分级和管理落实到每家每户,烤烟分级更明显了,这对于我们农户来说也意味着更加公平公正了,之前存在压级压价、导致烤烟卖不了好价钱的现象也得到了解决。
于是,那年我一下就种植了20亩的烤烟,结果万万没想到,那一年的烤烟最终让我得到了1万元的收益,比以前种植玉米、洋芋翻了好几倍呢。
尝到“甜头”后,村里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了大规模地种烤烟,而我也对烤烟种植更“上心”,渐渐扩大起了规模。
2000年,是我种植烤烟的“辉煌时期”。
当时,我一共种植了70亩的烤烟,是村里种得最多的一户。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,每到栽烟、剪烟、烤烟需要大量人力的时候,我都会在村里面进行“招工”,付工钱请村民来帮忙。
说到这,我可是有用工“标准”的,首先要尽量先用贫困户,就是家庭条件恼火的;其次,我的用工是不分年龄的,就是只要干得动,不管好大年纪都可以来。
其实,设立这个“标准”呢,也是有我自己的“私心”的——我想带动村里的更多村民脱贫致富,让他们有活干、有点钱赚。
我记得当时有4、5家贫困户就是跟着我干烤烟后,慢慢起步,逐渐脱了贫的。也因此,那年,我还被县里面表彰为带头致富的“烤烟种植大户”哩!
随着烤烟的价值越来越高,2010年,光原来我们的高中村一个村的烤烟种植面积就达到了3000亩,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种烤烟。
近几年,尤其是脱贫攻坚开展以来,帮扶干部们对村里烤烟产业的支持力度更大,不仅给我们扶持改新了烤烟房、提供了烤烟物资,还为我们请来专业的烤烟专家上门给我们培训、手把手教我们种植,让我们学到了技术,为我们创造了更好的致富“动能”。
如今,烤烟已成了我们村的“摇钱树”,一片片“金叶子”给我们带来了想都不敢想的红火日子。
今年,我又种了50亩的烤烟,预计收入不会少于20万元,等到过段时间烤烟丰收的时候,我打算将用工工资涨到100元一天,让跟着我干的村民们可以多挣一点。
“自家富不算富,要大家富才是真正的富”,这是我30多年来种植烤烟一直没有变过的观念。看着村里一个个在我的带动下,慢慢踏上致富路的父老乡亲过上了越来越好的生活,我想,我这一辈子也算是在种烤烟这门“学科”上顺利毕业了,没有什么遗憾了。(天眼新闻)
网站群